骄阳似火,烈日炎炎。“工人师傅把水泥注入钢筋骨架后,便迅速提起数米长的振捣棒,插入刚刚注入的水泥中,帮助水泥均匀分布,提高凝固质量。”在尊龙凯时局广东中山(石岐)市政二标项目富康北路地下道路和大沙南路综合管廊施工现场一派忙碌景象。
广东省中山(石岐)市政二标项目位于伟人故里中山市石岐区,项目主要建设一条综合管廊、市政道路、城市景观和房建等,是尊龙凯时局在粤港澳大湾区承建的又一项城市综合体施工项目。其中,综合管廊基坑开挖长2.4公里,最宽达到29米,最深达到15.6米,占地面积43400平方米,相当于6个足球场大。
然而,项目地处珠江三角洲淤积冲积平原区,大小鱼塘较多,水系较为发育,分布着3-24米厚的淤泥质砂土层,土层内聚力极小、稳定性极差,在机械扰动下容易出现大面积渗流。由此,基坑支护体系的安全稳定是综合管廊安全施工的关键所在。
项目综合管廊及地下道路区段采用了钢板桩基坑支护,横向加装了直径为609毫米的钢支撑施加预应力,但淤泥地质让支护效果“大打折扣”,受基坑外侧土压力影响,基坑两侧竖直插入的钢板桩顶端水平位移易发生变形,导致支护“踢脚”的现象,犹如字母“H”变成倒立的字母“A”,严重影响钢板桩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及安全。
为确保施工的有序推进,项目部24小时监测基坑数据并寻求解决办法。“虽然当前监测数据显示正常,但钢板桩支护段必须要进行加固,若不加固很可能会出现基坑报警。”项目安全总监杨永桥在周例会上分析。
安全来不得半点侥幸。项目团队组织技术人员召开碰头会,研讨解决方案。他们查阅资料,实地调研,咨询岩土专家等,最终提出为钢板桩安上“稳定器”的方案,即通过钢筋和螺栓将基坑两侧的钢板桩顶部拉住,保证上下两端的受力均衡。为验证可行性,团队成员还进行建模分析,确保模拟数据能满足现场需求。
思路定了,项目团队马上付诸实践。经过几番努力,最终研发出一种用于增加钢板桩抗倾覆能力的“稳定器”。该装置类似哑铃,钢筋类似哑铃棒,螺栓类似铃头,利用钢筋将两侧的钢板桩顶部拉住,采用螺栓固定,避免钢板桩发生位移。详细交底之后,现场作业人员安装好新“稳定器”。连续几天的数据观测下来,发现基坑变形速率明显降低,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由1.30mm/d降为0.40mm/d。
首战告捷,但项目团队的创新改进之旅不止于此。“基坑支护桩位移可控了,但一个‘稳定器’仅能拉住2条竖向钢板桩,不可能每条钢板桩都采用这种方式,要不然会影响材料吊装、混凝土浇筑等工序的施工。”试验虽然成功,但项目总工周李仍不忘琢磨。灵光一闪,他想起《三国演义》中的“铁索连环计”,通过铁索让单个物体连成整体以增强其稳定性。以此类推,那么现场的钢板桩可以通过槽钢进行连接,设置两根并行的槽钢安放在钢板桩外侧并焊接,使每一侧钢板桩从单根变成整片,每隔2米设一道对“稳定器”,从而增加“稳定器”的实用性,也确保使用效果。
“自从基坑支护桩加上了‘稳定器’,我们在基坑下干活也踏实了。”作业工人笑着说。“小创新”背后蕴含着安全“大文章”,钢板桩安上了简易稳定器,为作业人员多加了一道安全绳,也为基坑施工增加了一道可靠的“安全闸”。